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页 (第2/2页)
禧的"红人",不敢怠慢,急忙把他送到宝府。宝鋆得报,安德海由热河被押解回京,且声称要见内务府大臣,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立即召见。安德海叩见后,取出缝在贴身内衣兜里加盖着"御赏"和"同道堂"印的慈禧亲笔信: 两宫太后同谕恭亲王,着即设法,火速驰来行在(热河),以备筹咨大事。密之!特谕。 钤盖"御赏"、"同道堂"章的上谕 真实过程是否如此,今天我们已经无从查考,但慈禧一定是以极其秘密的方式将信息从热河传递到北京,这一点符合歷史的真实。 有一点是可信的,那就是慈禧克服了难以想像的信息封锁,将热河的政治状况和两宫的真实意图完全传递给了恭亲王。 应该说,恭亲王对于咸丰帝在遗诏中将他完全排除出统治集团的核心就满腹狐疑,并心生不满,他不知道按照遗诏中所安排的贊襄大臣辅政的方向走下去,自己能否还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因为他知道肃顺跋扈异常,依肃顺的做人原则和办事方针一定会竭力排挤自己。他何尝不想如先王多尔衮一样,挺身而出,放手一搏。而恰在此时,两宫太后希望与恭王联合,扳倒肃顺。一致的目标,使得叔嫂一拍即合。 三 慈禧知道奕??此次来热河将会颇费周折,因为肃顺等人曾千方百计地阻挠奕??来此。在咸丰帝病重期间,奕??屡次奏请来热河探望哥哥,但肃顺不愿给他们兄弟提供重归于好的机会,因为他担心如此会对自己显赫的权势构成威胁。咸丰帝死后,虽然肃顺勉强把奕??列在"恭理丧仪大臣"的名单之列(皇帝治丧委员会),但在列入名单的五位京中官员,除了与肃顺关系密切的吏部尚书陈孚恩奉命"星速赶往"热河,其他四人"均毋庸赶赴热河"。如果说奕??未被列入八位贊襄大臣之列,犹可认为是咸丰帝的遗命,但连以恭理丧仪大臣的身份都不能到热河去弔祭哥哥,这实在是肃顺等人骄愎妄为。肃顺之所以骄,是因为他倚仗遗诏,目中无人;之所以愎,是因为他一向刚愎自用,跋扈异常,不能容忍奕??分得他丝毫权力。奕??获得热河信息以后急奔热河。 咸丰十一年的八月初一,奕??赶到了咸丰帝的灵堂。他悲痛地祭奠了哥哥,"伏地大恸,声彻殿陛;旁人无不下泪。"(《热河密札》) 祭奠结束,慈禧就迫不及待地要单独召见奕??。 按照清朝的制度,一般情况下恭亲王奕??晋谒两宫太后的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清制:王公亲贵谒见后妃,等闲不得见面。一般来说,只有在皇太后或皇帝万寿节(过生日),或者新春元旦,诸王才可以在率领福晋入宫恭贺时得见一面。在热河,两宫太后召见贊襄大臣是因为有咸丰帝的遗命,为了代小皇帝咨商国事。此次,为了掩人耳目,慈禧"以探问京城被劫后情况"为由,要求单独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