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页 (第1/2页)
同治皇帝朝服像小皇帝机敏、顽劣,读书不成,慈禧非常着急。 据《翁同龢日记》记:慈禧为儿子"典学未成",曾严厉督责师傅,称皇帝"年已十六,亲政不远,奈何所学止此!" 更有甚者,慈禧对于儿子的师傅们"督责不严"、"支吾搪塞"非常生气,竟然说出了"恨不能自教"的过激语言。慈禧的汉语水平并不高,读的书也有限,然而,面对毫无建树的儿子,慈禧却萌生了越俎代庖的急躁念头,大有赤膊上阵、沙场点兵的急切。没有给儿子早些举行大婚庆典,慈禧确有不得已的苦衷。 但,归政是早晚的事情,无论慈禧如何恋栈手中的权力,如何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在载淳的年龄已经超越顺治帝和康熙帝亲政三年之久的同治十一年,慈禧还是为儿子选择了后妃,并举行了大婚庆典。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十八岁的同治帝在太和殿举行了亲政大典,大清王朝第十代皇帝在经歷了十二年的蹉跎之后,终于隆重出场,开始了他亲政的人生岁月。与此同时,在属于男人的权力场中苦心经营的慈禧,也不得不收起那象徵着她无所不在的黄色纱幔,悄然回归幕后。 二 在同治帝亲政的时候,慈禧以两宫太后的名义,懿旨勉励载淳"祗承家法,讲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学"。具体做法是:"皇帝每日办事召见后,仍诣弘德殿与诸臣虚衷讨论。李鸿藻、徐桐、林天龄、桂清、广寿均照常入值,尽心讲贯。"在慈禧一再的耳提面命中,我们不难看出慈禧对儿子的疏学非常担心。 同治帝用什么来回馈慈禧? 同治帝回馈慈禧的举动可谓是震惊朝野的大举动--重修圆明园。 圆明园"万方安和"同治十二年九月二十八日(1873年11月19日),同治帝发布上谕,决定重修圆明园。这犹如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在朝野间产生了巨大冲击。人们纷纷提出质疑:有重修圆明园这种可能吗?再造如此庞大、精美的工程,朝廷有这样的财力吗? 仅仅事隔两天,也就是十月初一日,御史沈淮奏请同治帝缓修圆明园,他认为"今时事艰难,仇人在国,即库藏充溢,亦不当遽议兴修"。 与此同时,御史游百川也"袖疏廷诤,谔谔数百言,声震殿瓦"。 若不是同治帝以革掉御史游百川的职位作为惩戒,并且告诫群臣不准再行谏阻,还不知有多少臣下谏言不应草率决定重修圆明园。 因为重修圆明园的工程实在太庞大了,要恢復到被英法联军焚毁之前的水平,将耗费巨资,这是同治朝内忧外患的政局下所难以承担的重负。 圆明园"上下天光"圆明园最初是康熙帝赐给四子胤祯(雍正帝)的一片明代故园,雍正年间开始大事兴建,以后规模日渐扩大。歷经雍正、干隆、嘉庆、道光四朝的建设,投入了难以记数的人力、物力,形成了周长二十华里,面积总计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