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慈禧_第34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页 (第2/2页)

同治帝有了母亲的默许和支持,也就更加有恃无恐地启动了大兴土木的工程计划。

    三

    在慈禧的支持下,小皇帝亲政后重要的"形象工程"隆重登场。

    首先,同治帝公开要求社会捐献。

    由于库帑不足,在决定重修圆明园的同时,同治帝发布上谕:明令王公以下京内外大小官员量力捐献银两。恭亲王奕??不好拒绝,率先捐银两万两,并指示户部拨银两万两。

    其次,清理废墟,採办木料。

    下令重修圆明园的同时,同治帝就命令内务府官员马上开工,迅速拆除了"天地一家春"等房屋一千多间。任命广东的李光昭为圆明园工程监督,前往各省"採办木植"。

    第三,亲自监工,时时督促。

    十月初八日(1873年11月27日),内务府员司督促民工拆除被英法联军毁坏的残垣断壁后,十三年正月十九日(1874年3月7日)各处正式开工,三月十二日(1874年4月27日),同治帝视察园工,盘桓整日;三月下旬,又传旨准备再到圆明园驻跸,并诣黑龙潭拈香。四月初,又到安佑宫视察工程;五月十一日(1874年6月24日),再次视察园工。

    在一片反对声中,同治帝一意孤行,重修工程仓促上马。不久,朝廷重臣们就发现了隐藏在工程背后的问题。

    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被同治帝委以重任的李光昭,在他採办木料时"浮报"银两,侵吞工程款项。经李鸿章查明,李光昭为圆明园所办"木植",系买自英法商人,原议定价为洋银五万四千余元,而李光昭在向内务府呈报购运洋木费用时,却谎称值银三十万两之多。事发后,李光昭又面求美领事代瞒价格。此事充分暴露了重修工程中用人不当的问题。李光昭事件令同治帝自扪耳光。

    与此同时,大臣们发现在同治帝频繁出现圆明园工地的同时,不仅懈怠朝政、荒于学习,而且还有借视察工程之名花公款游山玩水、夜不归宿之嫌疑。

    同治十三年初,工程开工以后,几乎每个月同治帝都到工地视察,并藉此机会遍游周边山水,还时常在外留宿。深居后宫的慈禧并不知道。于是,师傅李鸿藻借着向慈禧汇报皇帝的学习状况的机会,向慈禧陈述了皇帝的执政状况。据《李鸿藻先生年谱》载:同治帝"每月书房不过数次,且时刻匆促……不几有读书之名,况读书之实乎?"并称同治帝对朝政敷衍塞责,召见大臣每次只一二人,"每人泛问三数语,人才之贤否,政事之得失,皆不得深悉"。

    对于在外留宿,大臣们不便明示,于是侍讲徐桐、广寿藉口星象异常,暗示皇帝要"慎起居、严禁卫",同治帝置若罔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