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页 (第1/2页)
其次,祈求祖先神灵。 慈禧和慈安一起到供奉祖先的景山寿皇殿--这里从干隆时期规定作为奉祀"神御"的殿堂,祈求祖先神灵赐福,保佑儿子平安无事。 此后,同治帝不断出现痘粒,并开始收浆结痂脱落,似乎一切正朝着慈禧期盼的方向发展。 然而,十一月二十日以后,同治帝病情突然恶化,他开始出现毒疮,而且毒疮在腰部溃烂如洞,流脓不断,疼痛不止,面颊肿硬,口喷臭气。"湿毒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流脓水。……痘后余毒湿盛"。之后,虽然"痘痂俱落,而腰间溃孔,左右臀部溃孔……" 至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帝"六脉已绝",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 少年皇帝还没有来得及过他二十岁的生日就死去了,虽然朝廷对外宣称是死于天花,但依然引起了朝野上下种种议论与猜测。 从一般常识上说,在当时的情况下,虽然尚未找到医治天花的有效办法和药物,但就是普通百姓,患天花一般也还不至于死亡,所以民间把天花称作"天花之喜",何况是堂堂天朝皇帝,身边有的是高明的御医,怎么就那么容易死了呢?就是在宫廷里曾经贴身服侍过慈禧太后的女官德龄,也对同治死于天花的说法有所怀疑,她认为:"同治的身体一向十分健壮的,论到天花这一种病症也绝非就是绝症,只要医治合法,调护适宜,要治好也是很有可能的,至多不过使同治那样一个美少年变为麻脸而已。" 另外,从十月三十日发痘到十一月二十日,痘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痘结痂脱落。为什么此后又突然流毒继发,而且部位集中腰臀,溃烂流脓,继发失眠多梦、遗精尿血等併发症状,又并非是一般出水痘的症状。于是,同治帝的死因引人联想。 第48节:同治之死(3) 人们怀疑同治帝不是死于天花,而是死于梅毒! 梅毒是一种慢性接触性性病。起源于美洲,十五世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梅毒通过海员和士兵在欧亚两洲迅速传播,十六世纪以后传入我国广东岭南一带,后逐渐传入内地,大多流行于社会底层,尤其是花街柳巷。因为患者皮肤上毒疮红肿溃烂,状似杨梅,民间就名之为"杨梅疮",简称为梅毒。 人们怀疑同治帝死于梅毒并非毫无根据。 第一,人们认为他有感染梅毒的可能。 根据是同治帝在选皇后的时候,与慈禧发生了意见分歧。婚后,慈禧千方百计地离间帝后二人的关系,派太监阻止皇帝和皇后相见,又强迫同治帝亲近慧妃。同治帝虽有一妻四妾(慧妃之外还有瑜妃、瑨妃和珣妃),却左右不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