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页 (第2/2页)
自主,因此索性谁也不亲近,终年独宿干清宫。又有传言说,不止一人在市井中亲眼见过同治帝的行踪。后来,宫中就传出同治帝出痘病重之事。据此,人们有理由怀疑,皇帝微行时染上了梅毒。 第二,人们认为他临死的症状像梅毒。 根据是同治帝从十一月二十日以后,开始出现毒疮,而且毒疮在腰部溃烂如洞,流脓不断,疼痛不止,面颊肿硬,口喷臭气。后身体溃疡,并蔓延连接在一起,最后"走马牙疳"而死。这一症状与梅毒患者临终十分相像,因此人们认为他是梅毒而死。 同治帝真的死于梅毒吗? 我们不能完全排除同治得病以前已经患有梅毒的可能。因为同治帝的微服私访不仅仅是时人笔记、稗史中的描写,事实上在《翁同龢日记》中也有记载,因为朝野早已议论纷纷,哄传皇帝在宠臣和太监的带领下冶游、私访,只是碍于君臣名分不敢直说。问题是,可能感染梅毒的同治帝,是否就一定死于梅毒? 据现代医学知识,梅毒感染髮病十分缓慢,须经过三个发展期,如果达到全身溃烂,不治而死,须得五年以上乃至更长的时间。依据史料判断,同治帝即使死前真的感染梅毒,病史也不应该很长。如果没有其他材料的印证,就确认同治帝死于梅毒,这样的结论还有待商榷。 同治帝死于梅毒缺少确凿的证据,那么,朝廷对外宣称是死于天花就可信吗?难道就不会出现慈禧为掩盖同治帝感染梅毒而篡改事实的情况吗?人们对此十分怀疑! 于是,在同治帝死后,人们为他的死因是天花还是梅毒争论不休,各执一词。他的死因也与"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夺位"并称为清宫四大奇案。 那么,同治帝究竟死于什么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研究人员从堆积如山的清宫档案中找到了《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这是敬事房太监根据御医李德立、庄守和从同治帝得病入宫请脉起,直至十二月初五日夜同治帝病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处方以及服用一百零六服药的情况所誊抄彙辑成册。这是同治帝病情的完整记录,非常有价值。研究人员依据这个药底簿的记载,邀请中医学方面的专家共同认定药底簿所描写的病状是天花而不是梅毒。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药底簿记载同治帝发病之初连续发高烧七天,"脉息浮数而细,系风瘟闭束,阴气不足,不能外透之症,以致发热头眩,胸满烦闷,身酸腿软,皮肤发出疹形未透,有时气堵作厥"以及"咽喉干痛,胸满作呕,头眩身热"等,这些都是出天花的症状。而患梅毒者则起病不急,无发烧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