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慈禧_第44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页 (第1/2页)

    以往的朝代,因为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此为皇太子设立专门的老师。而清朝自雍正朝开始,实行秘密立储制度,不公开继承人,于是所有皇子普遍实行教育,且课程时间和纪律要求十分严格。

    赵翼《檐曝杂记》载:"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以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内务府苏拉数人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復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吾辈穷措大专恃读书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体乃日日如是。既入书房,作诗文,每日皆有程课,未刻毕,则又有满洲师傅教国书、习国语及骑射等事,薄暮始休。"

    清朝祖制规定皇子六岁开始读书。同治帝登基就是读书的年龄,因此应设帝师。小载湉也是皇帝,慈禧同样要为他找寻帝师。如何把自己费尽心机扶立起来的光绪帝培养成称心如意的听话国君,成为这一时期慈禧反覆思虑的头等大事。经过一番权衡和比较,慈禧认为翁同龢是最合适的人选。不仅仅因为翁同龢国学功底深厚,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他曾做过同治帝的师傅,授读时尽心尽力,效果之佳,在人耳目。慈禧决定选翁同龢做光绪帝的师傅。

    正式开学的时间,选择在光绪二年四月二十一日(1876年5月14日),而"开学典礼"却提前进行了。

    第57节:"君臣"母子(4)

    在养心殿东暖阁内,小皇帝面南坐在一张小桌后,翁同龢与侍学诸臣叩拜后,翁同龢走上前,在皇帝面前的小书案上铺好纸张,端端正正地写下"天下太平"和"正大光明"八个字,众人对小皇帝的期望无不包含其中。然后,他又把着皇帝的小手,在红仿格纸上重写一遍。整个师生见面会只持续了三刻钟。

    养心殿东暖阁从这年开始,到光绪二十三年正月(1897年2月)书房裁撤,光绪帝共与师傅相伴学习二十二年。

    我们来看看翁同龢在日记里对光绪帝学习状况的记载:"读极佳,一切皆顺,点书不復争执矣"(光绪四年十一月四日);"读甚佳,膳前竟无片刻之停"(光绪五年二月二十六日);"自是日起,上不俟军机,起即到书房,此于功课大有益也。卯正二来,读极佳,且能讲宫中所看《圣训》"(光绪八年元月二十四日);"事下极早,读甚发奋,功课虽未照常,亦復八九矣"(光绪八年七月十一日)。

    从整个《翁同龢日记》记载的情况来看,光绪帝的学习情况大致分成两个阶段:1?光绪四年以前,不适应期光绪皇帝《临颜真卿自书告》这一时期,光绪帝的功课以认字、背书为主,学习内容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