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慈禧_第45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5页 (第1/2页)

    第58节:慈安之死(1)

    光绪三年七月(1877年8月),翁同龢请假回籍处理家事,光绪帝从慈禧那里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非常失落,一天都"意绪不佳,彷徨不已"(《翁同龢日记》)。本来第二天无课,可他仍"传明日书房照常",不愿意让师傅走。翁同龢离京的两个月中,光绪帝无心读书,不但遍数减少,甚至连读书声也没有。待翁同龢回到书房,光绪帝拉着翁同龢的手,眼里含着幸福的泪水哽咽地说:"吾思汝久已!"一个说得情真意切,一个听得老泪横流。这一天,光绪帝意气风发,一遍遍大声读书。小光绪是用自己本能的童真表达着师傅归来的那种幸福与欣喜,他更想用自己优异的表现来挽留住师傅,希望师傅不要将自己一个人孤独地留在这个没有温情、没有关爱的深深禁宫之中。孩子的童真感动了书房的太监,他们偷偷地告诉翁同龢:"久不闻此声也。"(《翁同龢日记》)此时,光绪帝只有七岁。

    至光绪八年以后,光绪帝在书房里学习和看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里成为他寻找依靠和精神慰藉的乐园。每逢宫中节日、庆典,慈禧偏爱看戏,而光绪帝却对此不感兴趣,在这样的时候,他常常一个人躲到书房读书、写字。他说:"随从人皆愿听戏,余不愿也","此等皆郑声也"(《翁同龢日记》)。连慈禧都说:"(皇帝)实在好学,坐、立、卧皆诵书及诗。"

    对于光绪帝渐渐表现出来的聪明好学和感悟力强的特点,翁同龢欣喜不已,他觉得只要好好引导,光绪帝一定会成为大有作为的君主。

    第十五讲慈安之死第十五讲慈安之死

    光绪七年(1881)三月初十日戌时,年仅四十五岁的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于钟粹宫。随着这位比慈禧还小两岁的仁爱忠厚皇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骤然变成慈禧一人独裁。因此,对于她的死因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将她的猝死与慈禧联繫起来。

    一

    光绪七年(1881)初,慈禧忽然患重病,久治不愈,卧床不起。于是,遍召天下名医入京诊治。朝政也只好由慈安一人打点。据史载,三月初九日晨,慈安依然召见军机大臣,处理军国大事,未见身体有何大的异常之处,只是"两颊微赤"(《述庵秘录》)。然而,次日早,"东太后(慈安)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翁同龢日记》)。晚间即暴病身亡。病情如此之重、如此之急,令人难以接受。一时间,人们对于一向身体比较健康的慈安的死,大为不解。时任军机大臣的左宗棠,听说慈安突然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