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慈禧_第49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页 (第1/2页)

    (1)待光绪帝生子即为同治帝立嗣;

    (2)一俟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

    然而,对于慈禧来说,二次垂帘的十余年如白驹过隙,兑现诺言的时刻倏忽之间临近。尽管,为同治帝立嗣的保证由于光绪帝还没有大婚,可暂且不提;然而,归政一事,即使百般不愿,可到底已是迫在眉睫。此时,她心如烛照:对于归政一事,既已"早经降旨宣示中外",如果"旋即反覆",将"使天下后世视予为何如人也?"(《光绪朝东华录》)但是,操控皇权二十余年,她早已习惯了发号施令、驾驭臣工。可以说,慈禧为了经营与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费尽心机,一朝放弃,岂能甘心!因此,为继续巩固她无冕女王的地位和权威,她就不能不为归政后继续操纵朝局做好一切准备。

    慈禧准备工作的第一项就是军机大换血!

    军机处是一个直接关系到王朝大政方针运作的机要部门。现有的军机处所有成员进行全部撤换!

    紫禁城军机处一般认为军机处大约组建于雍正七年(1729)。当时,正值雍正对西北准噶尔用兵,往来军报紧急频繁,必须迅速而缜密地处理。可是内阁距宫禁太远,往来不便;而且耳目又多,不利于保密。为此,雍正帝便在宫内隆宗门附近建板屋数间,称军需房,办理机密事务,后来又改名为军机房、军机处。

    隆宗门内便是养心殿,清代自雍正帝开始,将皇帝日常办公地点从干清宫搬到了西路的养心殿。西北用兵告毕,军机处并未裁撤,因为它已成了皇帝得力工具,职权反而大大扩充。军机处的板屋,也改成今天我们所见的砖瓦房。

    雍正帝及其以后的歷代皇帝都十分看中军机处的作用,干隆帝称由于有了军机处"权衡悉由朕亲裁"。究其原因是军机处的特殊职能和办事方式符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加强的需要。

    军机处的特殊表现在它不是清朝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而是直属皇帝领导。它无官署(只有值班办事的地方,称"值庐",隆宗门旁的瓦房便是)、无定员、无专官、无属吏。人员由皇帝自己从亲王、重臣中拣选,均是兼职,按资歷地位分别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等,统称"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人数不定,少时三人,多时六七人,内中为首者,称为"领班"或"首枢"。起初,每日只有"领班"见皇帝。军机大臣一般是六七十岁的人,更有年过八旬的。军机值房内景

    军机处办事是迅速而机密的。每天清晨都要谒见皇帝请旨,并迅速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昼夜都有人值班恭候,以备接见,从不误事。皇帝外出巡幸、谒陵、避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