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页 (第2/2页)
欲授之,太后大声曰:皇帝,并以口暗示其首列者(即慈禧侄女),德宗愕然,既乃悟其意,不得已乃将如意授其侄女焉。太后以德宗意在德氏女,即选入妃嫔,亦必有夺宠之忧,遂不容其续选,匆匆命公主各授荷包一对与末列二女,此珍妃姊妹之所以获选也。" 这是一段后人转引十分频繁的史料,细节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在十月初五日,伴随着两道懿旨同时发下,皇后的人选终于公诸于世: "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庄贤淑,着立为皇后。特谕。" "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五岁女他他拉氏,着封为瑾嫔;原任侍郎长叙之十三岁女他他拉氏,着封为珍嫔"(《光绪朝东华录》)。 第74节:光绪大婚(2) 在以上两道懿旨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二个问题: (1)皇后是慈禧的内侄女; (2)懿旨中只有长叙女儿的年龄,而没有桂祥之女的年龄。 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 要想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查一下史料。 从现存的照片中,我们找到了慈禧侄女也就是后来光绪帝皇后的照片,如果用相貌平平来形容,应该是恰如其分的。仅从外貌来看,与面如冠玉、眉清目秀、体态适中、举止雍容的光绪帝相比,实在无法相匹。 验之于年龄,我们又有了更大的发现,这位被选为光绪帝皇后的慈禧的侄女出生于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1868年2月3日),至光绪十四年选秀时她已经二十二岁,比光绪帝长三岁。帝、后的年龄相差如此之大,在清朝的歷史上是罕见的。仅凭二十二岁的年龄参加选秀,也属于超龄。按照清朝选秀的惯例,秀女的年龄应在十三岁至十七岁,虽然干隆年间为了强化皇室选秀制度的优先性,规定没有参加选秀的八旗女子即使年龄至二十岁,亦不许擅自出嫁。但嗣后被选为后、妃的秀女也鲜有超过二十岁的。 慈禧就是选秀入宫的,而且慈禧又贵为皇太后,对于选秀的祖制,她是烂熟于胸。由此判断,慈禧将自己的侄女选为皇后,并在懿旨中忽略年龄应是有意而为。 慈禧强行将侄女指派给光绪帝做皇后的一个最为真实的目的是为了在皇族中加强叶赫那拉氏的血缘。因为光绪帝的后代是要给自己与咸丰帝的儿子同治帝承祧的,光绪帝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却是自己的妹妹和咸丰帝的弟弟的儿子,而皇后又是自己弟弟的女儿,一旦帝、后育有皇子,不仅拥有一半以上的叶赫那拉家族的血缘,而且还是当然的皇位继承人,可以弥补同治帝没有后代的遗憾。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安插心腹。归政光绪帝是迟早的事情。嗜权如命的慈禧,是断然不肯彻底归政的,为了能够暗中操纵皇权,慈禧只有选择自己的侄女去影响光绪帝。正如《慈禧外纪》所分析的那样:"太后以己之侄女,选为皇后,亦具有深意。前此为同治帝选择有勇有德之阿鲁特皇后,其后常与太后反对,至其死而后已。太后惩于前事,故此次为光绪帝选后,其意重在为己心腹,以监察皇帝之行为,而报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