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3页 (第1/2页)
四 慈禧墓坐落在北京东北遵化县清东陵的昌瑞山南,与慈安的墓并排而立于咸丰帝定陵东侧,统称定东陵。慈禧埋葬在东边,称菩陀峪定东陵;而慈安埋葬在西边,称普祥峪定东陵。两陵之间仅隔一道马槽沟。为什么人们习惯称唿的"西太后"慈禧陵墓却位于人们习惯称唿为"东太后"慈安陵墓的东侧?是不是慈禧再一次利用手中的权力凌驾于慈安之上? 慈禧地宫 人们常常称唿的"东太后"、"西太后"之名,是依据她们生前所居住的宫殿在紫禁城中的方位而定的,慈安住在东六宫的钟粹宫,慈禧则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一东一西,为了便于区别,于是人们就在私下里把慈安称为"东太后",把慈禧称为"西太后"。这一称谓,也似乎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为大,西为小"的成规。然而后妃葬位的尊卑是与皇帝葬位的远近而定。慈安入宫不久即被咸丰帝册封为皇后,而慈禧十七岁进宫时只是一位贵人,咸丰帝死于承德时,她也只是一位贵妃。只是因为儿子载淳是咸丰帝唯一皇子并继承皇位,慈禧才"母以子贵",被尊为圣母皇太后。慈禧即使与慈安同时垂帘听政,但由于宫中位置的差别,慈禧地位依然要位于慈安之下。同治十二年(1873),两宫太后在选择"万年吉地"的时候,依据这种宫中地位的差别,靠近咸丰帝定陵的普祥峪自然归属慈安,而慈禧只能葬于距定陵稍远一些的菩陀峪。 第107节:慈禧大葬(4) 【加入收藏】 【发表评论】 【文学论坛】 【大 中 小】 慈禧与慈安选定陵址以后,随即破土动工,经过六年的大兴土木,两座耗资巨大的陵墓相继完成,无论是规模还是装饰,在清代的皇后陵寝中均属上乘。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陵墓竣工十六年后,也就是在光绪二十一年,慈禧竟然决定重修陵墓:主体建筑全部拆除重建,附属建筑也揭瓦大修。慈禧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首先,慈禧一向崇尚奢华、注重享乐,以穷奢极欲、挥霍无度而着称。为了自己的享乐,她不仅在衣食住行上竭尽奢侈之能事,还置国家与民族的安危于不顾,挪用海军军费重建颐和园,供自己享乐。对于归天之后的阴宅,她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规划与设想。 其次,慈禧不甘心于屈居人后。 慈禧陵隆恩殿前丹壁石,上面雕刻"凤在上,龙在下"图案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应稍逊慈安一筹,在陵寝规制上也会有所体现,这样才能体现等级差别。然而,鑑于慈禧的特殊身份,她的陵墓无论在规制与质量上都与慈安难分伯仲,她本应心满意足。但是,慈禧并不满足,无限膨胀的自大心理与无法遏制的贪慾,使她不能甘心于与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选择上必须屈于慈安之后,就要在陵寝的建筑与装饰上超过慈安,以显示她的与众不同。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歷时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结束。重建后的隆恩殿与东西配殿,在建筑材料的贵重、工艺的精湛、装饰的奢华等方面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首位。即使是与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逊色很多。 慈禧不仅使她的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