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神偷王_第36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页 (第1/2页)

    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关于王同山的各种报导、帖子。其中有人介绍了王同山的「神偷王」来歷,题为《苏州王同山「江南神偷王」,曾经是个令人咬牙切齿的傢伙》,帖子这样写道:

    「王同山,今年58岁,出身于苏州一个干部家庭。他本来是个好学上进的好孩子,喜欢文学,曾在《少年文艺》上发表文章。1961年,也就是他16岁那年,班上从南亚转来一个华侨的儿子,后来得知,所谓华侨是出身于海外大盗世家。有一天,那个同学领着王同山来到观前街那一带玩,只在人群里转了一圈,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钞票,问他:『王同山,你看好玩吗?』,然后,领着他熘冰、下饭店。钱来得容易,有了钱马上就有好玩的,王同山仅有的道德底线在巨大的诱惑下烟消云散,很快,他就在这个『师傅』的调教下出道了。当年,他就进了少管所。出来的时候,他的父亲说:『我管不了你,还是让监狱管你吧。』王同山从此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生活没有了依靠,他就觉得偷盗好,虽然冒险,但钱来得容易,手腕子转动几下,可以立即成为阔佬,花光了再去做。他死心塌地地走上了职业窃贼的路。

    几十年来,他偷遍了江南。1982年,他进入疯狂状态,最高纪录一天扒窃60起。当时的苏州公安局长称他为『神偷』。在江南,他是个令人咬牙切齿的傢伙。每当听说他入狱,人们都要暗自庆幸,可是,每当他出来,人们的心又紧张起来。

    卷四 鱼龙之变·三次越狱

    第26节 《江南时报》与「神偷王」(2)

    2004年1月,他因为有立功表现,被提前释放回家。这是他第7次出狱。这一回他能改好吗?乘车回到老家苏州,下了车,他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父母早就去世,连房子都没有了。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

    面对来自苏州各阶层人士的不同的意见,《江南时报》仍然坚持他们敢为「天下先」的新闻报导初衷,继续跟踪报导「神偷王」在获得新生后的每一点滴的进步与亮点。因为记者们发现,更多的群众对于像王同山这样的人,不但寄予了同情和希望,而且他们也相信王同山会在新环境中改过自新。网上还有一篇文章,题为《42年的「黑人」有了户口,他开始享受低保待遇》,该文写道:「一天,王同山走进了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输液室。他对人家说,他是刑满释放人员,天黑了,他要求借住一宿,天一亮就走。出乎意料,医护人员答应了他,她们给他安排了一个病房。王同山感到如今的人真是变了。他问一个年轻的护士:『你们怎么敢收留我?』那姑娘笑笑说:『你现在不是改好了嘛!』他连忙说:『是呀,我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