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洒汨罗江:长沙会战_第5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页 (第1/2页)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前,第9战区部队又有些调整。罗卓英第19集团军所属新编第3军等驻防赣北;王陵基第30集团军第72、第78军仍在修水及其附近地区;杨森第27集团军第20、第58军部署在湘北新墙河防线;第37军仍在汨罗江一线;第99军在湘阴一线;另有第10、第26军等部作为机动部队,在长沙附近驻守。

    就双方的兵力数量对比而言,第9战区一直都占有绝对优势。

    //

    ***************

    *第二章战况总览

    ***************

    胜利回长沙修水之战惨烈场景搜索残敌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驻武汉的日军第11军向以长沙为中心的中国第9战区发起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三次作战,统称为长沙会战……

    ---------------

    第一次长沙会战(1)

    ---------------

    中国军队胜利回长沙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日军对中国正面战场採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势作战。

    1939年9月中旬,日军第11军抽调第6、第33、第106师团主力和第3师团上村支队、第13师团奈良支队、第101师团佐枝支队等共约10多万人的部队,在其司令官冈村宁次的指挥下,以“分进合击”、“长驱直入”战法,从赣北、鄂南、湘北三个方向向长沙发起了进攻。

    此次作战,冈村宁次以湘北为主战场,欲在汨罗江畔平江周围地区围歼第9战区第15集团军;以赣北为辅战场,在消灭高安附近守军后,转向修水上游策应湘北方面作战。部署在主战场的兵力有第6师团、上村支队、奈良支队、第33师团(在鄂南方向)等部队。辅战场为盘踞江西之靖安、奉新、高安、武宁等地的第106师团及配属该师团作战的第101师团佐枝支队。此外,直接支援第11军作战的还有陆军航空兵第3飞行团及海军一部。

    第9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1939年10月1日被正式任命为司令长官)为了保卫长沙,採取以湘北为防御重点,“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作战方针,调动了30多个师又3个挺进纵队,共约24万多人参加了此次作战。

    当时第9战区的兵力部署情况是:

    第15集团军在新墙河南北两岸占领阵地,对岳阳方向进行防御;第27集团军在平江以北之九岭、南江桥一带占领阵地,对鄂南通城方向进行防御;第30集团军在渣津、修水一线对赣北武宁方向进行防御;第1集团军在奉新以西,沿溪李——莲花上——罗坊——会埠之线由东向西展开,守备进出九岭山的交通要冲;第19集团军位于南昌西南外围,主力集结于浙赣路樟树镇(清江)地区。

    另有6个军又1个师共15个师为战区总预备队,分别集结于长沙以南以东的湘潭、株洲、衡山、衡阳,浏阳,及赣北上高、宜丰、万载等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