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5页 (第2/2页)
俩的意见并没使里根放弃努力,他还是私下里口头授权麦克法兰去执行与伊 朗进行接触的计划,并于年底补签了一个「总统决定」。 麦克法兰领受这一重任后,首先将自己的助手波因德克斯特海军中将、 诺思中校以及乔治城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伊朗问题专家里甸等罗致幕下,组成 了一个秘密工作班子。然后,通过中间人试探伊朗宗教领袖能否施展其影响, 使黎巴嫩恐怖主义组织释放被绑架的美国人质。得到的答覆是含煳其辞的, 但伊朗人同时暗示,他们希望能从美国获得巴列维时代所购买的战斗机等武 器的零部件。这一要求使华盛顿陷入难堪的境地,因为当初就是美国倡议对 伊朗实行武器禁运的,现在却由美国首先破坏这一规定,那岂不是自己打自 己的耳光,一旦暴露,美国何以向西方盟国交代。正当华盛顿方面感到左右 为难、举棋不定之际,它在中东的战略伙伴以色列设法为它解了围。以色列 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戴维?金奇建议西蒙?佩雷斯总理,以色列应急美国之所 急,向美国承诺它可以通过以色列同伊朗接触。因为以色列长期来一直是伊 朗所需武器装备的主要提供者,关系特殊;此外,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 特工人员雅考伯?宁洛蒂长期在德黑兰潜伏活动,现在已是拥有百万家财的 军火商,与伊朗官方高层往来密切。凭藉这两个有利条件,以色列可以为美 伊接触穿针引线、牵线搭桥。佩雷斯对此建议予以首肯,金奇随即赶赴华盛 顿与麦克法兰交换看法,麦克法兰同意先通过宁洛蒂探听伊朗官方的口风。 经过一番周折,以色列从其内线处获知:伊朗总理穆萨维答应,如果美 国能将一飞机的军火运送至伊朗,伊朗将在24 小时之内设法使1 名美国人质 获释。 金奇立即将伊朗的上述意向转达给了美方,麦克法兰同意照此办理。 不久,由以色列飞行员驾驶的一驾dc—8 型运输机,即满载着「陶」式 反坦克飞弹、飞机零部件和弹药飞抵德黑兰。但是,第二天却未见1 名美国 人质获释。 美、以又耐心等了几天,仍无结果,只得让宁洛蒂直接询问穆萨维总理, 为何言而无信?穆萨维回答说,话可不能这么讲,在机场接走那批军火的是 激进的伊朗革命卫队,而非伊朗政府;况且,人质并不由伊朗政府直接控制, 当然不可能如愿获释。但如果再提供一飞机军火给伊朗,他愿意再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