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迷失—二十世纪世界丑闻纪实_第85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页 (第1/2页)

    系。但经过数年的实践,里根及其亲信们不得不承认,孤立、遏制伊朗的政

    策并无多少实效,只能使之越走越远。而且,美国政府发现,要使自1984

    年3 月至1985 年上半年在黎巴嫩被绑架的6 名美国人质顺利获释,必须与伊

    朗打交道,因为真正控制黎巴嫩绑架者组织的就是伊朗伊斯兰解放运动组

    织。所以无论是队长远的战略利益考虑,还是为现时棘手的人质问题着想,

    里根政府都必须放弃对抗。转而採取与伊朗接触对话的政策。

    而伊朗自1980 年与伊拉克开战以来,旷日持久的战争已使其军备储存出

    现危机,特别是巴列维原先向美国购买的先进武器装备如飞机、飞弹等损失

    严重、零部件奇缺,难以补充,结果使伊朗在两伊战争中大吃其亏。为扭转

    不利局面,伊朗也亟需与美国打通关节,进行武器交易。此外,如果伊朗再

    顽固坚持与伊拉克血战到底的政策,只能使苏、美、法诸大国及中东阿拉伯

    国家更加同情伊拉克,而使伊朗在国际上更趋孤立,国内以拉夫桑贾尼为首

    的温和派和以蒙塔泽里为首的强硬派之间的争斗也将随之升级。因此,为改

    变伊朗的国际处境、安抚国内温和派势力,霍梅尼也不得不考虑与美国改善

    关系。

    于是,1985 年7 月底,年迈体弱、重病缠身的霍梅尼在家中召见了奉命

    回国述职的驻南北美、西欧部分大使,意味深长地指示说:「为了争取国际

    上的支持和伊朗的国家利益,如果大撒旦(指美国——作者注)表示愿意改

    变它对伊朗的不友好政策,同美国进行接触也未尝不可嘛!」8 月初,美国

    从贝鲁特和海牙国际法庭两条渠道分别获悉:伊朗政府内部至少有一个派别

    对同美国恢復接触感兴趣,急切希望与美国进行谈判。

    8 月6 日,里根总统立即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法兰、国务卿舒

    尔茨、国防部长温伯格、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白宫办公厅主任里甘召至白

    宫二楼长方形主厅进行紧急磋商。里根和凯西主张,美国应抓住这稍纵即逝

    的良机,与伊朗进行接触谈判,这样既能为人质获释带来希望,又可为影响

    霍梅尼之后的伊朗政局、恢復美国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创造条件,一举两得,

    何乐而不为?而舒尔茨和温伯格认为,对这类重大而又微妙的事情切不可鲁

    莽草率,应仔细推敲研究,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后果不堪设想。但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