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大赢家:刘邦大传_第4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页 (第2/2页)

书坑儒的惨剧。扶苏、蒙恬、李斯、赵高等的强烈内斗,不择手段,使法治精神破坏无遗,已成了老子所谓畏之、侮之的最下等境界了。

    殷通的态度充分显示秦王朝统一以后,其文化已趋于僵化,一味相信权术和投机,真是老子所谓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一个理想的体制,如果不能配合其环境发展掌握再生的契机,同样会趋于衰败的。

    老子的「无为而治」、「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便在强调一切配合环境需要,顺其自然,该改则改,须止则止,才能永远维持体制永久不休止的生机。

    刘邦大传--第二章 章邯反击

    第二章 章邯反击

    章邯一不作二不休,领战胜之军团,毫不休息便直接向荥阳城外的少数包围军团展开攻击。李归等心慌意乱,仓皇应战,立刻遭到击溃,李归及部将全部殉职,荥阳围城也获得解围。

    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章邯将骊山众组成了秦皇朝的最后一股防卫力量,总人数高达20万人。

    最先逼近函谷关的叛军,则是由周文指挥的陈胜主力部队,人数虽已难考证,但也有数十万之众。

    两位阵前大将都缺乏实际指挥作战的经验。

    章邯官拜少府,本是九卿中最低层次的财税官员。不过他属秦部落贵族,从小接受严格武学训练,加上心思周密,从编组骊山众的成效看来,章邯的确具有相当不错的指挥能力和领导魁力。

    周文是项燕军中负责占卜和天象的参谋,虽没有实际上临场拼战实力,但编组和调动军队也算相当在行,加上长年军事歷练累积出的智慧,使他自认是陈胜阵容中的首席大将。

    骊山众虽是劳役罪犯,但至少有一半以上是身经百战的秦部落军团。加上章邯擅长包装造势,整齐划一的黑色戎装,全黑的旌旗,使他们呈现出钢铁般的坚强斗志。虽然他们是政争中的牺牲品,对王朝权贵难免心存怨恨,但他们能为保卫乡土而背水一战,故士气相当高昂。

    反观周文军团大多是由投机的杂牌军组成,他们虽是为求生存而反叛,但早期的过分顺利,使他们多少陷于骄傲又缺乏信心的矛盾心态中。虽然周文利用谋略制造声势,使原本土气低落的守军节节败退。但接下来他们所面对的却是一股怨气冲天。正想找地方发泄的生力军。

    双方一接触,胜负立分。

    赢得太顺利,使周文失去了应有的警戒心。

    攻入函谷关,即进入了平坦的关中盆地。由于周文率领的是来自各地的杂牌军团,指挥及调度困难;因此在进攻咸阳前,周文有意先行重新整编,并和陈胜的总指挥部取得联繫,乃决定在关内附近驻营。由于人数庞大,以及补给粮食的方便,营区的部署极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