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大赢家:刘邦大传_第64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4页 (第1/2页)

    刘邦于是下令全军暂时驻营,等到晚上再命令全军偃旗帜,暗暗地偷偷回到宛城旁边布局。到了破晓时刻,刘邦军队已将宛城团团围住了。

    由于宛城原属韩国领域,城中有很多人皆与张良相熟识,所以当南阳郡守决定死战时,大多人皆不表贊同。

    郡太守舍人陈恢便劝告郡守不要急着求死,应先谋求以谈判来解决此危机。

    陈恢透过张良介绍,晋见刘邦表示:

    「我听说足下和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如今足下却尽全力来攻打宛城,宛都的城墙连绵数十里,要完全攻陷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其吏民自以为投降必遭到重大伤害,那么他们一定不管怎么样都会坚守城池,足下势必非硬攻不可,这样子兵士的死伤必很多,双方将是两败俱伤。如果想跳过宛城不管,宛城的守军必会随足下之后追击,不但会使足下咸阳之约因而耽误,后面又有追兵的危险,这对足下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我站在足下的立场作规划,不如设法让宛城的太守投降,再将他封为侯,使他能站到已具优势的楚军阵营上,那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反而能替足下留守住宛城,保持后援路线的畅通。

    「更重要的,足下还可以将宛城吏民併入您的征西军团中,让这条路线上的秦国守将有前例可循,每个人都争相开门迎接您,西征之路不是畅通无阻了吗?」

    刘邦最喜欢这种不必太辛苦、却可能更有效的策略,因此非常同意陈恢的看法。

    他晋封南阳太守(齿奇)为殷侯,让他可以成为楚国阵营的大将,不但保守了生命、地位和权势,并且继续留守宛城,不用调动职位。使者陈恢也以促合有功,赏封千户之邑。

    这样好的条件,自然让一路上的秦国守将均无心再和刘邦敌对。当大军到达丹水时,秦国的高武侯鳃、襄侯王陵也主动投降,王陵日后更成为刘邦阵营的嫡系大将领之一。紧接着,胡阳城、析城、郦城均不战而降,刘邦也下令部属不得掠劫秦国城池,因此西征军团非常得到秦国军民的欢迎。

    「这么容易便可以攻陷关中吗?」

    连刘邦都对自己的运气之好,及策略运用的高效率有点不敢相信。

    其实,秦军的迅速崩溃,除了招降策略运用之正确外,最主要是因为咸阳城的秦王室内部已产生了剧变。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兴,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真正好的将帅,是不用去表现其武勇的,真正善于作战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