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大赢家:刘邦大传_第72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2页 (第1/2页)

    日后,韩信在和刘邦谈及这事件时表示:

    「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本为秦将,他们带领秦兵在外作战已有不少年,士卒为他们出生入死也不可胜数。后来由于他们的决定,秦军投降了楚军。兵至新安时,项王却用诈谋坑杀秦降军二十万,唯有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苟存了下来。秦国父兄对这三人的愚蠢和缺乏骨气都恨入骨髓……而大王(指刘邦)入武关时,和百姓约法三章而不多加干扰,作风正好与他们截然相反,关中百姓莫不愿大王能成为关中之王。」

    光是这点政治号召,刘邦在形象上已拥有绝对优势了,这也正是长期对抗下,刘邦能愈来愈有利的主要因素。

    日后刘邦由汉中入侵关中,章邯根本不堪一击,很快即为韩信所擒杀,和早年黑衫军的常胜将领完全不像同一个人,可见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的确相当大。

    刘邦封关,项羽勐攻

    这时候的刘邦却也犯了一件重大的错误。

    还军灞上,原本是表示对关中没有野心,等待诸侯来共同处理。这种「天下为公」的政治形象,正是张良和萧何等对刘邦的包装,相信刘邦也应该是知道的。

    但刘邦的心理却相当不平衡,所以他接受参谋辕生的建议,派了一支小部队去守住函谷关,没有他的允许,任何军队不得进入关中。

    由这件事也可看出刘邦集团组织之松散,指挥体系也漫无章法。

    显然增兵函谷关之事,不但客居的主参谋张良不知道,连负责行政管理的萧何也被瞒住了,甚至于主要将领樊哙、周勃、曹参等都不知情。

    刘邦的确显得当局者迷了。

    这时候,项羽的主力军正火速开往关中。

    当他到达函谷关口时,已是严冬的十二月天了,距离受怀王指令。伴随宋义北征,正好一年三个月。

    函谷关又称古关,是进入关中地区最重要的管道。

    这里是黄土高原,所以没什么树木,周围都是岩石和黄土断层,只有一条窄路可以通行。古关的城门依地势建造,十分坚固而险要,自古便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刘邦于是判断,凭此险要足以抵挡项羽的攻关。

    项羽在接近函谷关前,已得到刘邦比他早攻入关中的情报。

    虽然项羽一向没有在关中为王的想法,但他比刘邦晚到,面子上是绝对挂不住的。

    尤其当他得知刘邦派军扼守住函谷关口,更是暴怒不已,立刻派遣先锋军团的英布部队勐烈攻打函谷关。

    虽然函谷关地势险要,但项羽军势雄壮,守关将士又没有接到刘邦坚守到底的指令,因此没多久便和英布军团妥协,让项羽军很快地进入了函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