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_第十九回 受女辱潜逃黑齿邦 观民风联步小人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潜逃黑齿邦 观民风联步小人国 (第2/3页)

跟她们理论了?我们先等等,他一会儿肯定会回来。”

    两人闲聊着,等了好一会儿,只见多九公从城里走出来说:“唐兄,你知道他们桌上没多少书是为什么吗?这里面是有原因的。”唐敖笑着说:“原来九公为了这点小事又去打听了。您年纪这么大,还这么有兴致,可见只要遇事留心,自然什么都能知道;我们边走边说,请九公讲讲这其中的缘故。”多九公一边走一边说:“我刚才去打听了一下当地的风俗,原来这里读书人虽然多,但是书籍却很少。这么多年,虽然有中原人来贩卖书籍,可刚到君子国、大人国境内,就被这两个国家买走了。这里的书,大多是从那两个国家花高价买来的。至于古书,往往出了高价也买不到,只有去拜访亲友家,如果他们有这本书,才能借来抄写。找一本书,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这里不管男女,都绝顶聪明,每天能读上万字的人多得数都数不清。所以书就更不够他们读了。这个地方向来没有盗贼,也没人偷东西,就算金子掉在地上,也没人去捡。他们见到不义之财,会说‘临财毋苟得’。不过他们有个毛病:要是看到书籍,马上就把‘毋苟得’这三个字抛到九霄云外,不是借了不还,就是想办法偷骗,那种想偷书的心根本控制不住。所以这里把偷东西的人叫做偷儿,把偷书的人叫做窃儿;借东西不还的叫做拐儿,借书不还的叫做骗儿。因为有这些称呼,那些藏书的人家看到这些窃儿、骗儿,都特别害怕,都把书藏在内室,不是至亲好友,根本借不到。家家都是这样。我们只知道根据他们桌上的书来判断他们学问的高低,难怪会吃亏。”

    说着说着,不知不觉就到了船上。林之洋说:“我们赶紧逃吧!”吩咐水手起锚扬帆。唐敖因为那把扇子上的字写得很好,就到船后面,向多九公讨要。多九公说:“今天唐兄和那个老者见面时,说了‘识荆’二字,这是出自什么典故呢?”唐敖说:“再过几十年,九公就知道了。我刚才一直在想紫衣女子说的‘吴郡大老倚闾满盈’这句话,怎么也不明白。九公常年在江湖闯荡,肯定知道这句方言是什么意思吧?”多九公说:“我仔细琢磨了半天,也想不出来。我们何不去问问林兄呢?”唐敖就把林之洋叫过来,林之洋也说不知道。唐敖说:“要是说这句话里藏着骂人的话,从字面意思去推敲,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地方。依我看,里面肯定有玄机。我们得仔细猜猜,就像猜谜语一样,一定要把它猜出来。要是猜不出来,被人家骂了还不知道呢!”

    林之洋说:“这话是因为什么事说的呢?二位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说,我觉得这件事只有我林之洋能猜出来,你们肯定猜不到。”唐敖说:“你为什么这么说?”林之洋说:“二位老兄刚才被她们考得胆战心惊,现在还后怕呢,哪还敢乱猜?要是猜错了,被那两个黑皮肤的女子听到,岂不是又要吃苦、又要出汗了?”多九公说:“林兄先别取笑,我来说说事情的经过。当时我们在谈论反切音韵,那紫衣女子因为我们不懂反切,就轻声对红衣女子笑着说:‘若以本题而论,岂非吴郡大老倚闾满盈么?’那红衣女子听了,也笑了起来。这就是当时说话的情景。”林之洋说:“这话既然是因为谈论反切引起的,依我看,她所说的‘本题’两个字,肯定和反切有关。你们就到反切的书上找找,肯定能找到答案。”多九公突然醒悟过来,说:“唐兄,我们被这女子骂了!按照反切的方法来解释,‘吴郡’切出来是个‘问’字,‘大老’切出来是个‘道’字,‘倚闾’切出来是个‘于’字,‘满盈’切出来是个‘盲’字。她因为请教我们反切的问题,我们都说不知道,所以她说‘岂非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么?”

    林之洋说:“你们俩明明都眼睛明亮,为什么被比作瞎子呢?大概当时因为她年轻,没把你们放在眼里,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所以才把你们比作瞎子,这倒也挺巧。”多九公问:“怎么个凑巧法?”林之洋解释道:“那些旁若无人的人,就好像两旁明明有人,可他们却跟没看见一样。既然没看见,那不就跟瞎子一样吗?这句话以后都能当作‘旁若无人’的注解了。海外的女子这么调皮,等将来去了女儿国,她们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还不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