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_第三十六回 佳人喜做东床婿 壮士愁为举案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回 佳人喜做东床婿 壮士愁为举案妻 (第2/3页)

一边深挖河道,一边拆除堤岸,让两岸的土不会堆积,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完工。不知道能不能一下子召集到这么多人呢?”

    国舅连忙说道:“要说人夫的话,贵人您尽管放心。这里的河道引发水患已经很久了,百姓们深受其害。听说贵人您要修治河道,就算是士绅、商人等,也一定会乐意参与;更何况还会发给工钱和饭食,那些普通百姓怎么会不愿意干呢?不过还有一件事,昨天我们看的这条河的东头,也就是清理淤泥的地方,贵人您曾经说过,那里当年处理得不好,导致淤沙堆积,水流没有去路,所以才经常引发水患。还请您详细说说那里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

    唐敖耐心地解释道:“凡是河道里有淤沙,如果想要借助水的力量,顺着水流清理淤泥,那么河道的形状必须像箭一样笔直,淤泥才能顺着水流流下去。昨天看那边的河道,到了清理淤泥的地方,河道不直,有很多弯曲的地方,淤泥遇到弯道就会停下来,怎么能顺着水流流下去呢?再者,清理淤泥的地方,河道不但要直,而且还要从宽到窄,从高到低,这样淤泥才能顺利地流走而不会停滞。比如说西边的淤泥要让它向东流走,西边的河道口面如果宽二十丈,那么必须从西到东逐渐收缩,到最后不过几丈宽。这样宽处的淤泥就能从窄路流出去,再加上西边高东边低,水流自然就会湍急,到了出口的时候就像万马奔腾一样,淤泥自然就能被冲得一干二净。可是现在那边清理淤泥的地方,不但处处弯曲,而且是从窄到宽,这一开始就把事情弄反了。他们以为河道越宽水流就越顺畅,却不知道水从窄的地方流到宽的地方,水流已经变得散漫无力,怎么能清理淤泥呢?也难怪淤泥越积越厚,水流没有去路了。”

    国舅听了,连连点头称赞:“贵人您的高见,比读《河渠书》《沟洫志》还有用。不过开工的好日子定在什么时候呢?这样我好启奏国主,让相关的官员早点做好准备。”唐敖说:“现在必须先制造器具。明天国舅您多派些工匠过来,等器具造好了,再选择一个好日子开工。”国舅点头答应,马上命令随从赶紧去传工匠,让他们明天早上来听候吩咐,并且多派人役听候差遣。说完,国舅就告辞离开了。

    唐敖把器具的样子画了出来,并托付多九公照应,把铁拿出来备用。第二天,很多工人都被召集来了。唐敖把画好的样子拿出来,一一指点说明,很快就开始开炉打造器具。这些工人虽然穿着男装,但毕竟都是妇女,心灵手巧,不像那些愚笨的男子,任你说破了嘴皮子,他们还是一脸茫然。这些工人只要稍微指点一下就都能领会。不过两三天的时间,器具就都制造完备了。然后选了一个开工的好日子。

    开工那天,国舅和唐敖一起到了河边,唐敖让人逐段筑起土坝。先把第一段的水引到第二段的坝内,然后就把第一段的河道深挖疏通,接着把第二段的土坝推倒,把水放进第一段新挖好的深坑里,再接着挑挖第三段。就这样,逐段开始动工,大家都尽力把河道挖深。后来挖出来的土一时很难运上岸,唐敖就命令工人把筐子垂到坑里,用辘轳把土搅上来。每取一筐土,都要费很大的力气。好在百姓们年年都被水患困扰,害怕不已,这次动工,全国的人都来出力,一边挑挖河道,一边拆除堤岸,不到十天,就早早完工了。唐敖还让人把各处水流的源头和去路也都挑挖疏通了。

    在这个过程中,唐敖一直亲自指点和监督,百姓们见他每天早起晚归,日夜辛苦,人人都对他充满了感激和敬仰之情。很快就有几个老者带头,凑了些银钱,按照唐敖的相貌,为他立了一座生祠,还竖起了一块金字匾额,上面写着“泽共水长”四个大字。

    这件事传到了宫里,有一位世子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林之洋。原来林之洋那天和国王成亲,上了床后突然想起:“当年在黑齿国的时候,妹夫和我开玩笑,说我会被女儿国留下,没想到今天真的应验了,看来这事早有预兆。那时候九公曾经问我:‘要是女儿国把你留下,你该怎么办?’我随口回答说:‘他要是留我,我就给他一概“弗得知”。’这话当时也是随口说的,没想到其中可能有什么玄机。今天国王既然要和我成亲,那我就装作木雕泥塑,什么都不知道。先和他住一段时间,看看他到底想怎么样。”因为有了这个想法,林之洋心里心心念念的都是回家。一想到自己的妻子,就感觉像被针扎一样难受,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又想到自从来到这里,被国王逼着缠足、穿耳,还被毒打、倒吊,受尽了各种屈辱,九死一生。这个国王如此狠毒,分明就是冤家对头,躲都来不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