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回 佳人喜做东床婿 壮士愁为举案妻 (第3/3页)
怎么敢和他亲近呢?这样一想,在灯光下,看着国王虽然年轻美貌,但总觉得从那美貌中透出一股杀气,虽然没见他杀人,但那种温柔的样子,感觉比刀还厉害。越看越害怕,生怕日后死在他手里,心里变得像冰一样冷,身体也像棉花一样绵软无力。 一连两个晚上,国王费尽心思,却什么也没得到,就像画饼充饥一样。虽然心里又扫兴又生气,但因为河道的事情始终牵挂着,也不敢把林之洋怎么样。后来和国舅商量决定了治河的事情,想来想去,觉得留着林之洋也没什么用,就把他送回了楼上,还索性把缠足、抹粉这些事情都免了。林之洋得到了这样的恩赦,虽然还没能回到故乡,但暂时脚下轻松了一些,只是不知道将来能不能被放回去,也不知道前几天百姓们为什么喧闹,仔细询问宫娥,她们都支支吾吾的,不肯说清楚。 这天,林之洋正满心思乡,暗自垂泪,一个年轻的世子走了过来,恭敬地拜倒说道:“臣儿听说来自天朝的唐贵人到我们这儿来治理河道了,等河道治理好,父王就会送阿母您回去。臣儿特地来给您送信,希望阿母您能放心。”林之洋赶忙将世子搀扶起来,详细询问事情的经过,这才知道了唐敖揭榜治河的事情。他不禁流下泪来,说道:“承蒙小国主顾念我身处困境,特地来给我送信。我林之洋要是能和家人骨肉团圆,日后一定焚香祷告,报答您的大恩大德。等我妹夫把河道治理完,还请您再给我送个信,更希望您能在老国王面前为我美言几句,早点放我回去,那您就是我的救命恩人了。” 世子走上前,温柔地替林之洋擦去眼泪,说道:“阿母您不必过于悲伤,臣儿会再去打听消息,要是有好消息,马上就来告诉您。”说完,世子便离开了。 自从国王把林之洋送回楼上后,众宫娥们知道他日后还是要回天朝的,并非本国王妃,便都不愿意再悉心照管他,常常不给他饭吃,也不给他茶喝,态度十分懈怠。幸好世子每天都会前来照顾,林之洋的茶饭才得以充足供应。林之洋对此深为感激。 不知不觉,将近半个月过去了,林之洋的两只脚虽然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但是穿上男鞋后,却显得瘦了许多。这一天,世子匆匆忙忙地跑来,说道:“禀告阿母,唐贵人已经把河道工程完工了。今天父王出去查看河道,非常满意,十分欢喜。因为唐贵人是来自天朝的贵客,父王特地命令满朝大臣,还安排了许多鼓乐,护送唐贵人回船,并且赠送了一万两谢礼。听说明天就会送阿母您回船了。臣儿打听到了确切消息,特意来告诉您。” 林之洋听后十分欢喜,说道:“自从国王把我送回楼上,承蒙小国主您百般照顾。明天我就要回去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相见,我林之洋只能日后再报答您的大恩了。” 世子看了看四周,发现左右无人,突然跪了下来,眼中含泪说道:“臣儿如今有大难临头,只有求阿母您救救我。如果您念在臣儿平日对您的一点孝心,大发慈悲,臣儿这条命就有救了。”林之洋急忙将世子搀起,问道:“小国主,您到底遇到了什么大难?快告诉我。” 世子说道:“臣儿自从八岁时被父王立为储君,到现在已经六年了。不幸的是,前年嫡母去世后,西宫的阿母独得父王宠爱,她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多次陷害臣儿。幸亏臣儿命不该绝,才一次次躲过劫难。最近,父王听信了她的谗言,对臣儿十分痛恨,甚至有了要杀臣儿的念头。如今我要是不赶快远走他乡,时间一长,必定会遭她毒手。况且父王不久后就要前往轩辕国祝寿,宫里宫外的臣仆大多是西宫的人,为她所用。臣儿年纪还小,平日里只知道闭门读书,又没有可以信任的心腹之人,怎么能处处都防备得过来呢?一旦有个疏忽,性命就难保了。阿母您要是肯可怜我,明天回船的时候,把臣儿也一起带走吧。如果我能逃脱这危险的境地,日后一定会像衔环结草的典故里那样,报答您的大恩。” 林之洋听后说道:“我们家乡的风俗和女儿国不一样,如果到了天朝,您得换上女装才行。小国主您做男子习惯了,怎么能轻易改过来呢?而且梳头、裹脚这些事,对您来说也不是容易的事。” 世子急切地说道:“臣儿情愿做出改变。只要能逃得性命,就算跟着阿母您粗茶淡饭,穿粗布衣服,臣儿也心甘情愿。” 林之洋又说:“我要是带着小国主您一起走,被宫娥们看见了,可怎么办呢?不如等我回船之后,小国主您再悄悄地逃出来,这样不是更好吗?” 世子听了,连连摇头。后事究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