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_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 (第1/3页)

    齐僖公育有两个女儿,皆是容颜绝美之人。长女嫁给了卫国,也就是卫宣姜,她的故事另有叙述。且说次女文姜,她眼眸似秋水般澄澈,面容如芙蓉般娇美,比起花朵,她更善解人意,比起美玉,她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堪称绝世佳人,有着古今难见的国色天香。不仅如此,文姜博古通今,出口便能成章,因此被称作文姜。世子诸儿,本就是喜好酒色之人,他与文姜虽是兄妹,却各有不同的母亲。诸儿只比文姜大两岁,自幼在宫中便一同行走、一同安坐,玩耍时肆意嬉闹。待文姜渐渐长大,出落得如花似玉。此时,诸儿也已情窦初开,见文姜这般才貌双全,加之她举止略显轻浮,诸儿心中时常生出调戏之意。而文姜生性妖冶放纵,又是个不拘泥于礼义之人,言语间的玩笑,时常涉及市井间的低俗之事,全然不知避忌。诸儿身形高大挺拔,面容白皙,嘴唇红润,天生一副美男子的模样,与文姜在外貌上倒也称得上般配。只可惜二人出生在同一家中,身为兄妹,无法结为夫妻。如今他们相聚一处,男女之间毫无避讳,以至于并肩携手,亲密无间,只差同床共枕了。这也是齐侯夫妇过于溺爱子女,未能提前加以防范,才导致儿女做出违背伦理之事,后来诸儿身遭杀害,国家陷入危机,祸根皆源于此。

    自从郑世子忽大败戎师,齐僖公在文姜面前对世子忽的英勇夸赞不已,还提及要与他议婚,文姜心中不胜欢喜。可等到听闻世子忽坚决推辞,她心中郁闷,竟因此染病,出现傍晚发热、清晨发凉的症状,精神恍惚,时而半坐,时而半躺,茶饭不思。有诗为证:“二八深闺不解羞,一桩情事锁眉头。鸾凰不入情丝网,野鸟家鸡总是愁。”

    世子诸儿以探望病情为由,时常闯入文姜闺房,挨着床边坐下,对她全身轻抚,关切询问疾苦。好在他们在旁人的目光下,并未做出越轨之事。一日,齐僖公偶然到文姜住处探望,见诸儿在房内,便斥责道:“你们虽为兄妹,但也应避嫌。今后只需派宫人前来问候,不必亲自前来。” 诸儿连连称是,退出房间,从此他们见面的机会逐渐减少。没过多久,僖公为诸儿迎娶了宋国女子,鲁国和莒国也都送了陪嫁的女子。诸儿沉醉于新婚生活,与文姜的往来愈发稀少。文姜独守深闺,倍感寂寞,对诸儿的思念愈发浓烈,病情也愈发严重,只是心中的这份辗转情思,难以说出口。正所谓:“哑子漫尝黄柏味,自家有苦自家知。” 有诗为证:“春草醉春烟,深闺人独眠。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

    鲁桓公即位之时,年纪已经不小了,却还未聘娶夫人。大夫臧孙达进谏道:“古时,国君十五岁便要生子。如今国君内宫之主尚未确定,日后继承君位的希望何在?这可不利于宗庙的传承啊。” 公子翚提议:“我听闻齐侯有个爱女文姜,本想许配给郑世子忽,却未能成功。国君何不前去求娶?” 桓公表示赞同,随即派公子翚前往齐国求婚。齐僖公以文姜正在病中为由,请求推迟婚期。宫中之人却将鲁侯求婚的喜讯告知了文姜。文姜本就因思念成疾,听闻此消息,心情稍感舒畅,病情也逐渐减轻。等到齐鲁两国为宋公之事,在稷地相会时,鲁侯当面再次提及婚事。齐侯约定在明年。到了鲁桓公三年,鲁侯又亲自前往嬴地,与齐侯会面。齐僖公被鲁侯的殷勤所打动,便答应了婚事。鲁侯于是在嬴地送上丰厚的聘礼,礼数比寻常更加隆重。僖公十分高兴,约定在秋季九月,亲自送文姜到鲁国成婚。鲁侯便派公子翚前往齐国迎接新娘。

    齐世子诸儿听闻文姜即将嫁给他国,从前的爱慕之心再度萌发,他让宫人假托送花给文姜,并附上一首诗:“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兮复吁嗟!” 文姜收到诗后,领会了其中情意,也回了一首诗:“桃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讵无来春?叮咛兮复叮咛!” 诸儿读了她的答诗,知道文姜对自己也有意,思念之情愈发深切。

    不久,鲁国派上卿公子翚前往齐国迎接文姜。齐僖公因疼爱女儿,打算亲自送亲。诸儿得知后,向父亲请求:“听闻妹子要嫁给鲁侯,齐鲁两国世代交好,这确实是件美事。但鲁侯既然没有亲自前来迎亲,就必须有亲人前往护送。父亲国事繁忙,不便远行,孩儿虽不才,愿意代父亲走一趟。” 僖公说:“我已亲口答应亲自送亲,怎能失信?” 话还未说完,有人来报:“鲁侯停留在讙邑,专门等候迎亲。” 僖公说:“鲁国是礼仪之邦,在中途迎接新娘,想必是怕我长途跋涉进入他们境内。我不能不去。” 诸儿听后,默默退下。文姜心中也仿佛若有所失。

    当时正值秋九月上旬,婚期日益临近。文姜告别六宫妃嫔,前往东宫与哥哥诸儿道别。诸儿设酒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