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_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 (第2/3页)

待,两人四目相对,难舍难分,只是元妃在座,而且僖公还派了宫人在一旁守候,他们无法畅所欲言,只能暗自叹息。临别之际,诸儿靠近文姜的车旁,轻声说道:“妹子多保重,莫忘了‘叮咛’之句。” 文姜回应:“哥哥也要保重,日后定有相见之日。” 齐僖公命诸儿留守国内,自己亲自送文姜到讙邑,与鲁侯相见。鲁侯以甥舅之礼相待,设宴席款待。齐僖公的随从都得到了丰厚的赏赐。之后,僖公告辞回国。鲁侯带着文姜回到鲁国成亲。一来齐国是大国,二来文姜容颜绝美,鲁侯对她十分宠爱敬重。婚后第三天,文姜到宗庙参拜,大夫和宗妇们都前来朝见君夫人。僖公又派弟弟夷仲年前往鲁国,问候文姜。从此,齐鲁两国关系亲密。这是后话,暂且不表。无名子曾写诗专门讲述文姜出嫁之事:“从来男女慎嫌微,兄妹如何不隔离?只为临歧言保重,致令他日玷中闱。”

    话说回来,周桓王自从听说郑伯假托王命讨伐宋国,心中大怒。他直接让虢公林父独自执掌朝政,不再任用郑伯。郑庄公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怨恨桓王,连续五年没有前往朝见。桓王说:“郑寤生太无礼了!若不讨伐他,其他人都会效仿。我要亲自率领六军,前去声讨他的罪行。” 虢公林父劝谏道:“郑国有几代人担任卿士的功劳,如今夺了他的政柄,所以他才不来朝见。不妨先下诏征召他,不必您亲自前往,以免有失天威。” 桓王愤怒地变了脸色,说:“寤生欺骗我,不止一次了。我与寤生誓不两立!” 于是,桓王召集蔡、卫、陈三国,一同兴兵讨伐郑国。当时,陈侯鲍刚刚去世,他的弟弟公子佗,字伍父,杀死太子免后自立为王,追谥鲍为桓公。但国人不服,纷纷逃散。周王派人征兵,公子佗刚刚即位,不敢违抗王命,只得召集兵马,派大夫伯爰诸统领,向郑国进发。蔡国和卫国也各自派兵跟随出征。桓王任命虢公林父率领右军,统领蔡国和卫国的军队;任命周公黑肩率领左军,统领陈国的军队;自己则亲自统帅大军作为中军,左右策应。

    郑庄公得知周桓王率领的王师即将到来,便召集诸位大夫商讨应对之策。一时间,群臣都不敢率先发言。正卿祭足率先开口道:“天子亲自带兵前来,指责我们不前去朝见,可谓名正言顺。依我看,不如派遣使者前去谢罪,或许还能转祸为福。” 郑庄公听后,愤怒地说:“天子剥夺了我的政权,如今又对我用兵,我们郑家三代人勤王的功绩,就这样付诸东流。这次若不挫一挫他的锐气,国家社稷恐怕难以保全。” 高渠弥接着说:“陈国与我们郑国向来和睦,他们出兵相助周王,不过是不得已罢了。蔡国和卫国与我们素有仇怨,必然会全力为周王效力。天子盛怒之下亲自出征,其锋芒难以抵挡,我们应该坚守营垒,等待时机。等他们士气懈怠之时,我们再决定是战是和,这样就能掌握主动权。” 大夫公子元进谏道:“以臣子的身份与君主作战,在道理上本就站不住脚,所以我们行动宜速不宜迟。我虽不才,愿献上一计。” 郑庄公问道:“你有什么计策?” 公子元回答:“王师既然分为三路,我们也应组建三军来应对。左右两军都结成方阵,用我们的左军抵挡他们的右军,右军抵挡他们的左军,主公您亲自率领中军对抗天子。” 郑庄公又问:“这样做就一定能取胜吗?” 公子元分析道:“陈佗弑君刚刚即位,国人并不顺从,只是勉强听从征调,他们军心必然不稳。如果我们让右军先去攻打陈军,出其不意,他们必定会四处逃窜。再让左军直扑蔡国和卫国的军队,蔡卫两国军队听闻陈军战败,也会随之溃败。然后我们合兵攻打王师的中军,必定能大获全胜。” 郑庄公称赞道:“你对敌情的分析可谓了如指掌,就像子封还在世一样!”

    众人正在商议,边疆官吏来报:“王师已经抵达繻葛,三座营寨相互连接,绵延不断。” 郑庄公说:“只要攻破他们其中一座营寨,其余的就不足为惧了。” 于是,他派大夫曼伯率领一军作为右拒,派正卿祭足率领一军作为左拒,自己则率领上将高渠弥、原繁、瑕叔盈、祝聃等人,将 “蝥弧” 大旗树立在中军。祭足进谏道:“‘蝥弧’大旗是我们战胜宋国和许国时用的。‘奉天讨罪’,用来讨伐诸侯还可以,用来对抗天子就不合适了。” 郑庄公恍然大悟:“我竟没想到这一点!” 随即下令用大旗替换 “蝥弧”,仍然让瑕叔盈执掌,将 “蝥弧” 放入武库,从此不再使用。高渠弥说:“我观察周王,他颇为懂得兵法。这次交战,与往常不同,我建议摆出‘鱼丽’之阵。” 郑庄公问:“‘鱼丽阵’是怎样的?” 高渠弥解释道:“二十五辆甲车为一偏,五名甲士为一伍。每车一偏在前,另外用二十五名甲士跟在后面,填补空缺和漏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