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章 点传 (第1/3页)
“涂老爷!”杨植惊喜地在客栈大堂叫住涂惟。“我在大街上看到你面熟,不敢相认,跟着你来到客栈才确定了。” 涂惟哈哈大笑:“不要叫我老爷,还是叫我涂哥吧。我刚从苗山工坊区回来,也在找你。来来来,到我房间来。” 涂惟拉着杨植的手进了客房,从包裹里拿出一叠书,说道:“杨小哥才华出众,切不可因父母之命轻易放弃进学。我最近托人从南昌购入科举精义,特赠与小哥。如果你父母还是不想让你考科举,我愿意上门为你说项。” 这年头书本比较贵,特别是讲义一类的资料,受众少,印刷量小,读书人多是手抄。整个江西省是科举大省,京官一半是江西人,南昌、吉安两府更是历科进士成堆,名师名塾各有吃透八股制艺的门道。涂惟这些礼物不但所费不菲,而且诚心诚意。 一首诗换来这么多好处!杨植真心感动,对涂惟说:“涂老爷真有春秋古风。” 涂惟笑着摆摆手说:“我一生之憾就是空有才华命运多舛,一直中不了进士。推己及人,看不得野有遗珠。杨小哥你莫贪图货殖之利,科举才是吾辈正途。如果令尊不允,我以举人身份跟令尊说道说道,应该有点用。” 杨植回道:“承蒙厚爱,在下铭感五内。家父已经允许我科举,我正在家苦读,预备明年二月县试。” 说着,拉起涂惟的手向外走:“上次涂老爷做东,今天来到凤阳,我来安排。”左右看看,又问道:“熊大哥呢?” 涂惟说道:“老熊另外有事,没有跟我过来。” 杨植估算熊大哥应该回南昌练兵,按历史记录,宁王起兵在明年六月份,这个时候回去,过年后就要集结成军。当即连呼可惜,与涂惟上了附近一座酒楼雅间,让涂惟伴当在大堂就食。 酒菜上齐后,杨植举杯相敬,问道:“涂老爷,这次来凤阳,可是看上凤阳的琉璃?只要你开口,我给你最好的琉璃器,最低的价,明天我就做个向导,带你去龙兴寺、韭山洞玩玩。” 涂惟想了一下说:“杨小哥不必如此客气,我来凤阳已经呆过一段时间啦,想多走走多看看,考察凤阳的产业。你也不必陪我,明天我还有事。” 杨植也不再说,只是劝酒,连道怠慢,宾主尽欢而散。 涂惟和伴当回到客栈,一位访客正在大堂等候。涂惟看了他一眼,访客心领神会,跟着涂惟上二楼客房。涂惟挥手让伴当出去,对访客说:“老李,我今天下午去找你,你不在。” 老李脸色黝黑,双手布满老茧,显然是自小干农活,面目与淮河南北农民无异,唯独一双小眼睛目露精光,眼神灵动。 老李不敢坐下,恭敬地回答说:“去西北乡检查发展教友的情况,回来才知道涂先生找我,连忙赶来了。” 涂惟挥手让老李坐下。老李拉过来一张凳子,偏着屁股只坐了半边,听涂惟指点。 “神道设教这种事,你要注意,要保持与大众的距离,尽量少跟教友接触,接触的人越少越好。除了几个护法,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是教主,要制造神秘感。” 老李虽然不理解神道设教什么意思,但话里的其他辞句还是很清楚的,点头说:“涂老爷教训得是,以后我少抛头露面,传教的事让护法去做。” 涂惟喝了一下午的酒,虽然此时水酒度数不高,但是也有些上头,他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走动,边说道:“淮河南北,以徐州为中心,历代大规模造反数十余次,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片黄淮平原上,崛起了多少豪杰,他们推翻了多少个王朝! 当年我大明太祖高皇帝从濠州起兵,以五千凤阳子弟大破前元四万骑兵于徐州城下,军威何其盛哉! 此地英雄辈出,你要抓住机会!大明历来有两代勋贵,分别是开国勋贵、靖难勋贵,未来还有中兴勋贵。你好好干,到时候成为中兴勋贵,保子孙后代富贵,与国同庥。” 老李听得热血沸腾,心神激荡,说道:“都是涂老爷的功劳!若非涂老爷指点教义,以弥勒佛为骨,以道家法术为肉,以儒家忠孝仁义为皮,本教非得被官老爷当成白莲教打杀不可。” 涂惟听到不带水份的吹捧,自矜地点点头。“此乃雕虫小技,不足挂齿。教中现有多少信众,不得夸大,亦不可隐瞒,我要你说一个实数。” 老李静心计算一下,回答说:“自我以下有四大护法,十六名教头,三十二名香头,六十四名传点师,每名传点师有百名以上弟子,零零总总,应有二万名信众。除了凤阳府,滁州府、濠州府、河南归德府亦有点传师在传教。” 这个数量不算少了,涂惟又问道:“教中钱粮如何?” “自涂老爷给了襄,啊襄助资金后,教众捐献踊跃,教中用钱粮扶危济困,会定期向教众公开账目,以吸引观望民众信教。账面上做的是略有剩余,实质钱财有千贯之多,粮食有数千担,分散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