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吹来的风_第34章 晨雾绕槐香,支书传讯忙。争言村运事,前路雾茫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晨雾绕槐香,支书传讯忙。争言村运事,前路雾茫茫。 (第2/4页)

命根子,是咱的魂儿,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要是没了茅山窝,咱们就像没了根的浮萍,四处漂泊。就像我家那小子,前几年去城里打工,每次打电话回来,都说城里灯红酒绿,可我知道,他心里空落落的,老惦记着家里的热炕头,惦记着咱村的山水,那些熟悉的山水就是他的心灵慰藉。咱得一起使劲儿,让这地方越来越好,让后来的人儿也能过上咱这辈人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这样,咱们的心才能安,才能对得起这片土地,对得起咱的先人,不然咱下去了,都没脸见祖宗!”

    台下的乡亲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像一群嗡嗡叫的小蜜蜂,讨论得热火朝天。我抬手压了压,继续说道:“咱们一块儿来画个梦,画个回巢又重生的美梦。梦里头,咱茅山涡可不是那被人扔在后脑勺的破旮旯了,它成了个活蹦乱跳、满是劲儿的好地方,跟春天里绿油油、生机勃勃的田埂头一样,看着就喜人,让人忍不住想笑,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山上的果树挂满沉甸甸的果子,像一个个红灯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田里的庄稼长得又高又壮,风一吹,麦浪滚滚,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那景象简直美如画。”

    “咱们啊,得迈着比老黄牛耕地还扎实的步子,心里头揣着比地底下井水还深的爱,守着这块地。咱不光是为自个儿守,还是为了咱们的后代,为了那些还没见过世面的小娃娃们。咱要把茅山窝变成个金窝银窝,让咱的娃们一提起来,心里头就热乎乎的,跟吃了自家种的熟透的甜瓜似的,美得直咧嘴,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咱得把这地养得肥肥的,让庄稼一年比一年好,多施农家肥,精耕细作,让鸡鸭鱼猪满院子跑,让山头的树绿得能滴油,溪里的水清得能见底。到时候,咱们的娃儿们在田埂上嬉笑奔跑,在竹林里捉迷藏,欢笑声能传遍整个山头,比那山涧的清脆泉水声还清脆响亮,把鸟儿都能吸引过来,连鸟儿都羡慕咱们的生活。”

    “这梦啊,得一代一代传下去,就像那田里的稻种,今年收了,明年又播,生生不息。咱要让爱与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给后人乘凉,也给咱自个儿留个念想,告诉后人:看,这就是咱的根,这就是咱的家,无论走到哪儿,都不能忘了回来的路,不然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迷失了方向。”

    说到这儿,我走下台,来到一群年轻人中间。他们眼神里透着迷茫,像一群迷路的羔羊,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有的耷拉着脑袋,像霜打的茄子,毫无生气,有的望着远方发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仿佛被生活抽干了灵魂。我轻轻拍了拍小虎子的肩膀,这孩子从小机灵得像个小猴子,可如今也没了往日的朝气。“小虎子,你跟叔说说,以后想干啥呀?” 我轻声问道,声音里满是关切。小虎子抬起头,眼睛里雾蒙蒙的,小声嘟囔着:“叔,我想去城里打工,挣大钱,可又怕…… 怕混不出个样儿来,到时候被人笑话,连对象都找不着,在村里都抬不起头。” 我看着他,心里一阵酸涩,安慰道:“孩子,叔知道你们难。瞧你们现在,眼里头的光都快没了,肩上扛着像山一样重的日子,一提成家立业,心里就直打鼓,生怕一迈步就掉进坑里,这日子过得战战兢兢。这世道啊,得给咱娃儿们留条活路,让他们也能抬头挺胸,活出个样儿来!”

    旁边的柱子也接话道:“叔,城里开销大得吓人,咱没啥手艺,挣那点钱,除去房租吃喝,根本剩不下啥,哪还敢想成家的事儿,连个对象都不敢找,怕养不起。前几天相了个亲,人家一听我在城里干这活儿,扭头就走了,感觉自己像个失败者。” 我重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孩子们,别怕!咱们庄稼人,脊梁骨硬得像石头,心眼儿实得像秤砣,咱得站直了,拿锄头也好,扁担也罢,只要是能往前走的家伙什儿,都得使上劲儿。咱得给娃儿们趟出一条道儿来,一条能晒到太阳,能闻到花香,能看得见前头亮光儿的路。咱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看着你们在泥潭子里越陷越深,没了挣扎的劲儿,那就真的没救了。”

    我重新回到土台上,提高音量,目光坚定地看着大伙:“所以,咱们得动起来,手拉手,心连心,一起使劲儿。不为别的,就为咱娃儿们能有个敞亮的未来,能抬头挺胸地走在人前头,说他们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不是被绝望和迷茫拴住的羔羊。咱们得让这片土地,再次响起希望的歌,让咱民族的树,在汗水和泪水的浇灌下,重新焕发生机,绿得耀眼,长得茂盛,让所有人都羡慕咱们的村子!”

    “咱们心里头揣的,可不是自个儿那点小九九能打发的,咱想的是整个村子,整个族群的福祉和自在。咱做梦都想有个那么个地界儿,那地儿啊,金子银子不是抢来抢去的祸根,而是大伙儿一块儿乐呵的宝贝;下地干活儿,不再是腰酸背痛的苦差事,而是大伙儿肩并肩,手挽手,一块儿把日子过成歌的乐子;到了秋收冬藏,那满仓满囤的,不是哪一家独享的荣耀,而是全村老少围坐一圈,笑得合不拢嘴,心里头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