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9页 (第2/2页)
十分宝贵而且真实的自述病歷,在光绪帝称为"病原"的病歷中详细记载了他从小身体虚弱的情形与病情发展,私密、翔实。 通过对这两份档案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光绪帝一直身体较弱,而光绪二十四、二十五年是他病情恶化的转折点。 从《病原述略》自述中可知,光绪帝自幼多病,有长期的遗精史,身体素质差。 "遗精之病将二十年,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近数年每月不过二三次,……冬天较甚。近数年遗泄较少者,并非较癒,乃系肾经亏损太甚,无力发泄之故。……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必头疼体酸,夜间盖被须极严密。"(《病原述略》) 从光绪帝自述的《病原述略》观之,光绪帝自十四五岁开始身体即已弱不禁风,从遗精"月必发十数次",也就是两至三天必然遗精,对于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光绪帝来说,此病极大地影响了他身体健康。据光绪十年、十二年的脉案记载,光绪帝还经常患感冒及脾胃病,汤药、丸药鲜有不用的时候。这一切导致了他二三十岁正处于青壮年阶段即百病缠身,衰老之态毕现。然而,查阅档案资料,我们发现,在光绪二十四年前,即使光绪帝身体较弱,但还一直能够维持。在光绪二十四年以后,他的身体状况却急转直下,即使云集天下名医来京会诊,光绪帝的病依然有增无减。 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二日,太医朱琨等人为光绪帝诊得的脉案: "口渴思饮,喉痒呛咳,气不舒畅,心烦而悸,不耐事扰,时作太息。目中白睛红丝未净,视物朦胧,……耳内觉聋,时做轰声。胸中发堵,唿吸语言,丹田气觉不足,……夜寐少眠,醒后筋脉觉僵,难以转侧……" 根据此一脉案,藉助于现代医学分析可知,光绪帝此时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和关节炎以及血液系统的疾病。 为什么光绪二十四年成为光绪帝身体状况急转直下的一年呢? 因为这一年的八月,光绪帝所推行的戊戌变法被慈禧无情地镇压了,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伴随着慈禧宣布变法为非法,变法措施尽遭颠覆,光绪帝也被慈禧剥夺了人身自由,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锐气尽消的他"夜寐少眠"、"气不舒畅,心烦而悸"。 其次,被慈禧隔绝了与珍妃的往来,日日孤独,时时思念,使得他孤苦难当。特别是在与慈禧西逃之前,获悉珍妃被害的噩耗时,光绪帝更是"悲愤之极,至于战慄"(《清史纪事本末》),国难、亲仇以及郁郁不得志的积怨,一併压在他的心头。然而,在慈禧的强权面前他只有无奈。在《宫女谈往录》中,随慈禧西逃的宫女描述了光绪帝得知珍妃被害后的情形,"在逃亡的路上,我看到了光绪,眼睛像死羊一样,呆呆的!"这应是光绪帝心情的真实写照。从此,光绪帝更犹如被抽去了灵魂一样,麻木面对一切,失去了精神,失去了活力,任由慈禧随意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