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慈禧_第81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页 (第2/2页)

追求的执着渴望,那种确立皇嗣继承人的坚定方式,没有任何改变。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清楚地发现,慈禧在死前不足二十个小时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身体不支或精神不足的迹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慈禧暴亡?

    二

    探寻慈禧真正死因的重要资料,是保留至今的慈禧脉案。在这份资料中,我们发现光绪三十年以后,古稀之年的慈禧,小病不断,主要为喘咳、腹泻、肠胃不和等病症。御医们常用"益气理脾之法调理",虽然没有显效,但这些病对于慈禧的生活起居以及处理朝中事务来说,并未有太多的影响。然而,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以后,她的病势有略略加重的趋势。据是月初六日御医陈秉钧的诊病记录:

    第105节:慈禧大葬(2)

    【加入收藏】 【发表评论】 【文学论坛】 【大 中 小】

    "皇太后寸关漓象渐起,细而带弦,右部关上尚见滑弦,仍欠沖和之气。大致厥阴为起病之源,脾胃为受病之所。嘈杂见减,饱暖频仍,寤寐尚和,胸胁震响。总核病情,谨拟培脾胃之气,养肝木之阴调理。"

    从这个脉案可知,慈禧原有脾胃之病并未痊癒,并有加重的迹象。

    由于连续腹泻所导致的慢性消耗,七十多岁的慈禧体力下降很快。正如在遗诰中所述的那样:"不期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同时,慈禧恋栈权力,即使身体不适,依然忙于公务,难以静养,以致"迁延日久,精力渐惫"。从《内起居注》中也可见到,这一时期慈禧虽患有慢性腹泻,但政务活动仍很频繁,经常临朝接见大臣,商讨政务,或批阅奏摺,发布谕旨,数量很多。

    以十月十五日以后为例,计:十五日批出庞鸿书、王士珍等人折片十四件:十六日批出陈夔龙等人折、片、单共十件:十七日批出杨士骧等人的折、片、单共二十五件,发谕旨五道;十八日批出端方等人的折、片、单共十五件,十九日批出锡良等人的折、片十九件,发谕旨五道:二十日批出外务部的折、片、单共四件,发出谕旨五道(《随手登记档》)。

    慈禧病情出现大的变化是在她七十三岁的生日以后。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的七十三岁寿辰,宫廷内外,依照惯例举行大规模庆典。由此,她的活动骤然增多。初十、十一两日,白天参加庆典及宴筵活动,而且迷恋京剧的她又连日看戏。据记载,自初十至十五日,连续六个晚上,慈禧都在西苑颐年殿观戏,直至戏毕才还寝仪鸾殿。多日的劳累,使她本已虚弱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十月初十日,也就是寿辰的当晚酉刻,张仲元、戴家瑜二位御医诊病的记载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