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_第六回 卫石碏大义灭亲 郑庄公假命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回 卫石碏大义灭亲 郑庄公假命伐 (第1/4页)

    话说石厚刚打了郑国军队一阵胜仗,便打算传令收兵回朝。将领们都不理解他的意图,一齐来向州吁禀报说:“我们的军队士气正旺,正好乘胜追击,怎么能突然退兵呢?” 州吁也觉得疑惑,召来石厚询问原因。石厚说:“我有话要说,请屏退左右。” 州吁挥手让身边的人退下。石厚这才说道:“郑国军队向来强大,而且他们的国君还是周王朝的卿士。如今我们战胜了他们,已经足以树立威望。主公刚刚即位,国内局势还不稳定,如果长期在外征战,恐怕国内会发生变故。” 州吁说:“要不是你提醒,我还真没考虑到这一点。” 不一会儿,鲁国、陈国、蔡国的军队都来庆贺胜利,并且各自请求班师回朝。于是,五国联军解除了对郑国的包围。从开始包围到解围,仅仅五天时间。石厚自以为立了大功,让三军齐声高唱凯歌,簇拥着卫州吁得意洋洋地回国。然而,只听见百姓们唱道:“一雄毙,一雄兴。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恨无人兮诉洛京!”

    州吁听到后说:“国人还是不拥护我,这可怎么办?” 石厚说:“我的父亲石碏,以前担任上卿,向来被国人信服。主公如果征召他入朝,与他共同处理国政,君位必定能够稳固。” 州吁便命人取来一双白璧、五百钟白粟,前去问候石碏,同时征召石碏入朝商议国事。石碏借口病重,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州吁又问石厚:“你父亲不肯入朝,我想去当面请教他计策,你看怎么样?” 石厚说:“主公即便去了,也未必能见到他。我可以带着您的命令去询问他。” 于是,石厚回家去见父亲,转达新君对他的敬重和仰慕之情。石碏问:“新主召见我,有什么事呢?” 石厚说:“只因人心尚未归服,担心君位不稳,想请父亲您决定一个好办法。” 石碏说:“诸侯即位,要得到周王朝的认可才名正言顺。新主如果能去朝见周天子,得到周王赏赐的礼服、冠冕和车马,奉命成为国君,国人还能有什么异议呢?” 石厚说:“这话很有道理,但是无缘无故去朝见周王,周王肯定会起疑心,必须先有人在周王那里疏通关系才行。” 石碏说:“如今陈侯对周王忠诚顺从,按时朝贡,周王十分嘉奖宠爱他。我们卫国与陈国一向关系亲密,最近又有借兵的交情。如果新主亲自前往陈国朝见,恳请陈侯向周王疏通关系,然后再去朝见周天子,又有什么困难呢?” 石厚便将父亲石碏的话,转述给州吁。州吁非常高兴,当即准备好玉器、布帛等礼品,命令上大夫石厚护卫,前往陈国。

    石碏与陈国大夫子针一向交情深厚。他割破手指,滴血写下一封信,秘密派心腹之人,直接送到子针那里,拜托他呈交给陈桓公。信中写道:“外臣石碏叩首,致书给陈贤侯殿下:卫国国土狭小,却天降大祸,不幸发生了弑君的灾祸。这虽然是逆臣州吁所为,但实际上我的逆子石厚贪图权位,助纣为虐。这两个逆贼如果不除掉,乱臣贼子将会在天下接连出现!老夫年老体衰,无力制止,有负先公的嘱托。如今这两个逆贼一同前往贵国朝见,实际上是出于老夫的计谋。希望贵国将他们拘捕,依法定罪,以端正臣子的纲常。这实在是天下的幸事,不只是我国的幸事!”

    陈桓公看完信,问子针:“这件事该怎么办?” 子针回答说:“卫国的恶行,就如同陈国的恶行。他们如今来到陈国,是自寻死路,不能放过他们。” 桓公说:“好。” 于是,定下了擒获州吁的计策。

    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还不知道石碏的计谋。他们一君一臣,昂首挺胸地进入陈国。陈侯派公子佗出城迎接,将他们安排在客馆住下。随后,传达陈侯的命令,邀请他们第二天到太庙中相见。州吁见陈侯礼待殷勤,非常高兴。第二天,太庙中设置了庭燎,陈桓公站在主位上,左右傧相排列得十分整齐。石厚先到,看到太庙门口立着一块白牌,上面写着 “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者,不许入庙!” 石厚大吃一惊,问大夫子针:“立这块牌子是什么意思?” 子针说:“这是我先君的训诫,我国国君不敢忘记。” 石厚便不再怀疑。不一会儿,州吁驾到。石厚引导他下车,站在宾位上。傧相请他们进入太庙。州吁佩戴着玉佩,手持玉圭,正要鞠躬行礼。只见子针站在陈侯旁边,大声喝道:“周天子有命令:‘只捉拿弑君贼州吁和石厚二人,其他人等一概赦免。’” 话还没说完,就先将州吁擒获。石厚急忙拔剑,由于一时慌乱,剑没能拔出来。他只能用手与抓捕的人搏斗,打倒了两个人。太庙左右墙壁后面,都埋伏着甲士,他们一起围上来,将石厚捆绑起来。州吁和石厚带来的随从和士兵,还在庙外观望。子针将石碏的书信宣读了一遍,众人这才知道州吁和石厚被擒,都是石碏主谋,借助陈国之手行事,这是天理报应,于是纷纷散去。史官写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