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翚献谄贼隐公 (第1/4页)
郑庄公收到世子忽的告急文书后,立刻传令班师回朝。夷仲年、公子翚等人亲自来到老营,面见郑庄公,疑惑地问道:“小将们正乘胜想要继续进军,却突然听闻班师的命令,这是为何呢?” 郑庄公为人奸雄且足智多谋,他隐瞒了宋、卫两国偷袭郑国之事,只是说道:“我奉命讨伐宋国,如今仰仗贵国的兵威,割取了两座城邑,这已经足以抵得上对宋国的惩罚了。宋公身为上爵,周王室向来对他尊崇礼遇,我怎敢有过多的要求呢?所夺取的郜、防两座城邑,齐国和鲁国各得其一,我丝毫不敢私吞。” 夷仲年推辞道:“贵国以王命征召我们出兵,敝国踊跃响应,竭尽全力,这不过是尽些微薄之力,本就是理所应当,绝对不敢接受城邑。” 双方谦让了许久。郑庄公见状,又说:“既然公子不肯接受土地,那这两座城邑就都奉送给鲁侯,以此酬谢公子在老挑立下的首功。” 公子翚毫不推辞,拱手称谢。之后,郑庄公另派将领,分别领兵镇守郜、防二邑,暂且不表。 郑庄公大肆犒赏三军,在临别之际,与夷仲年、公子翚杀牲盟誓:“三国若有患难,应当相互体恤。日后若有战事,各自出兵车相助。如有违背此誓言,必遭神明严惩!” 单说夷仲年回到齐国,拜见齐僖公,详细讲述了夺取防城的事情。僖公说:“我们在石门结盟,约定‘有事相互协助’,如今虽然夺取了城邑,但按理应当归属于郑国。” 夷仲年回答:“郑伯不肯接受,都归鲁侯了。” 僖公认为郑伯极为公正,对此称赞不已。 再说郑庄公班师途中,又接到一封本国送来的文书,上面称:“宋、卫两国已经移兵攻打戴国了。” 郑庄公笑着说:“我就知道这两国成不了什么大事!然而孔父嘉不懂用兵之道,哪有自救之时还迁怒于他人的道理?我要用计夺取戴国。” 于是,他传令四位将领,将军队分为四队,分别授予他们计谋,让士兵们口中衔枚,军中停止击鼓,悄悄地向戴国进发。 宋、卫两国合兵攻打戴国,又请来蔡国出兵助战,满心期待着一鼓作气拿下戴国。忽然有军报传来:“郑国派遣上将公子吕领兵救援戴国,在离城五十里处安营扎寨。” 右宰丑不屑地说:“这不过是石厚手下的败将,根本不堪一击,有什么好怕的!” 没过多久,又有军报传来:“戴国国君得知郑兵来救,打开城门迎接他们进城了。” 孔父嘉焦急地说:“这座城原本唾手可得,没想到郑国军队来帮忙,又要耗费不少时日了。这可如何是好?” 右宰丑提议:“戴国既然有了帮手,必然会合兵出战。你我一同登上壁垒,观察城中动静,做好充分准备。” 两位将领刚刚登上壁垒,正在指手画脚地观察时,忽然听到连珠炮响,城上遍插郑国的旗号,公子吕全身披挂,倚靠在城楼外槛,高声喊道:“多亏三位将军的助力,我家主公已经占领戴城,在此多多致谢!” 原来,这是郑庄公设下的计谋,假称公子吕领兵救戴,实际上郑庄公亲自就在兵车之中。他就是要哄骗戴国打开城门,进而将戴国国君逐出,兼并戴国的军队。城中军民连日作战,疲惫不堪,又素来听闻郑庄公的威名,谁敢抵抗?这座传承了几百代的城池,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落入了郑国手中。戴国国君带着宫眷,投奔西秦去了。 孔父嘉见郑庄公白白占据了戴城,心中怒火中烧,将头盔扔到地上,愤怒地说:“我今日与郑国誓不两立!” 右宰丑忧心忡忡地说:“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最擅长用兵,肯定还有后续手段。倘若他内外夹攻,我们就危险了!” 孔父嘉不以为然:“右宰你这话,也太怯懦了!” 正在这时,忽然有军报传来:“城中派人送来战书。” 孔父嘉当即批示,约定明日决战。他一面与卫、蔡两国约定,将三路军马一齐退后二十里,以防冲突。孔父嘉率领中军,蔡国和卫国分别在左右扎营,三座营寨相隔不过三里。刚刚扎好营寨,众人还未喘过气来,忽然听到寨后一声炮响,火光冲天,车声震耳欲聋。谍报人员来报:“郑兵到了。” 孔父嘉大怒,手持方天画戟,登车迎敌。然而,只见车声瞬间停止,火光也全部熄灭了。他刚想回营,左边又响起炮声,火光熊熊。孔父嘉出营查看,左边火光熄灭后,右边又炮声连连,一片火光隐隐约约出现在树林之外。孔父嘉判断道:“这是老奸巨猾的郑庄公使用的疑军之计。” 于是传令:“擅自行动者,斩!” 没过多久,左边火光再次燃起,喊杀声震天,忽然有军报传来:“左营蔡军被劫。” 孔父嘉说:“我亲自前去救援。” 刚出营门,只见右边火光又起,一时间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军队来了。孔父嘉喝令车夫:“只管向左推车。” 车夫慌乱之中,反而推到了右边。正好遇到一队兵车,双方相互厮杀起来。大约过了一更天,才发现原来是卫国的军队。彼此说明情况后,合兵一处,一同前往中营。可此时中营已经被高渠弥占据了。他们急忙掉转车头,右边有颍考叔,左边有公孙阏,两路郑军杀到。公孙阏迎战右宰丑,颍考叔迎战孔父嘉,分成两队展开厮杀。